第(1/3)页 曜初停下笔的时候,已经是接近正午时分了。 她抬起头,目光去找寻人影—— 姨母早已经没在桌案前与她一并写信了,而是坐在冰瓮旁的一把摇椅上,正在懒懒散散看话本。 大概是看的入迷,只有翻页的间隙,才会摇晃两下。 而随着手指翻动书页的动作,曜初能看到姨母袖口处时不时露出一线明丽的色泽,一闪又没入暗处。 曜初是很清楚,素日里姨母没有带任何腕饰的习惯。 只除了每年端午这段日子,会带五彩丝线编成的长命缕。 玻璃瓮中的冰在夏日里融化,散发着丝丝缕缕的白气。偶尔会让姨母的面容有一点模糊。 一切让人心中安稳恬静。 曜初看了片刻,这才搁下了笔。 随后把案上写好的,摊开晾等墨迹干掉的十来封信,分别装到相应的信封里去。 “都写完了?” 姜握从话本上抬起头来。 她只与曜初一起写了给晋阳公主的信,其余的,就都是曜初自己写的。毕竟曜初既然要做【初等学校】的副校长,那么请老师的工作,还是她自己来比较好。 曜初点头:“写完了,等下晌连同姨母的这一封一并带回去,明日从我府上一起发往长安。” 她方才写的十来封信,都是发往长安的。 是作为镇国公主兼【初等学校】的副校长,邀请一批特殊的李唐宗亲命妇,来洛阳做老师。 准确来说,与其定义为‘特殊命妇’,更应当说是‘前李唐宗亲命妇’—— 之前越王李贞和其子琅琊王李冲起兵谋反,可谓是拔出萝卜带出泥,牵扯了许多李唐宗亲,跟着抄家描边。 而在抄家前,时为天后的圣神皇帝,翻出了她另一个匣子。 是的,除了黑匣子,圣神皇帝武曌,还有个白匣子。 可谓是恩怨分明,记的清清楚楚。 她据此白匣子里的名单,对事涉谋反需被抄家的宗亲女眷,进行了不同的安排—— 当年在泰山封禅一事上,曾上书‘支持皇后祭祀地祇’;以及在公主开幕府、天后摄政事等事上,曾鲜明表态支持的亲王妃、郡王妃等女眷,此番可请断和离,不受牵累。 此旨一下,果然有几位王妃上书请命。 说来宗亲世家里,多的是感情淡薄甚至糟糕的夫妻。有时,内宅外院泾渭分明到,若是没有年节之事,夫妻俩一月都见不了一面。 平时也就算了,但到这被牵连流放的节骨眼上,居然能和离脱身,对许多王妃来说,简直是绝处逢生! 她们也没有想到,许多年前对武皇后的一点支持,居然能在今日,换得一次生活从头再来的机会。 而今日,曜初也特意给她们去了信。 说来,这些前‘王妃们’,大部分也都是出身关中名门世家。虽然和离后不必被牵连流放,但留在长安的日子,自然也有不舒坦处:其余李唐宗亲看她们就不顺眼,有的更不如意些,连母家都不支持她们和离,也不太愿意与她们再往来。 曜初就道:“不如到神都来,彻底离了那些旧人旧事,自觉天宽地广。” 当年能够上书支持皇后,后来又有魄力出户和离的——这样的女子,不会怕从长安移居洛阳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