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不过……抛开输赢不谈,李显的斗鸡还真是都养的都挺好。 说过李显,曜初又说起最躺不过的弟弟:“至于旦儿,他原本就在集贤殿书院待了两年。” 彼时主要的工作就是掌管禁中贵重书籍,同时还要于朝野间广收群书,以充大唐书院内库。 “要不,就让他去修一下【图书管理学】。” 曜初记得,这一门学科下面的备注和解释,正是研究书籍的分类、目录、藏书建设等,跟李旦的‘就业’也算是对口了。 也巧。 姜握从摇椅上坐直了身子:“曜初,这两个学科,其实都是我很重视的科目。” 尤其是第二个,与她将来要掌的历史学院也息息相关。 如果不能更好的整理和保存书籍,也很难保存并传播史书。 这两个专业,也是姜握从系统中兑换过教材的学科—— 哪怕能通过‘刷’陛下来卡系统的bug,姜握也没富裕到能把系统内诸多学科的相关专业书籍都兑换的程度。 还是有优先级的。 其实这也是姜握为何要建学校的本质原因—— 信息和知识浩如烟海,一个人的精力太过有限。 于是在后来几年,她哪怕有多余的筹子,哪怕知道历史很重要,整理收集图书很重要,却也没有精力再去亲手建一个【图书署】,一步步去安排一切。 她需要把更多的知识,交到更多可靠的专业的人手里去。 还是那句话,独自卷不如众卷卷。 然而她能做也敢于做这一切的保障,不得不说,还是权力。 若是没有武皇登基,没有上位者的全力信任,姜握能做的,始终是试探的,小心的,慢慢的一个个去搭建新的署衙。 在搭建的过程中,还要花很多精力来挑选可信的人,同时还要提起精神防备着那些,如同鲨鱼闻到血腥气一般,被新技术、新事物的利益吸引而来的敌人。 曾经多少次,朝堂上有人别有用心地提出,把城建署从她手里拿走,归于工部统一管理。 直到现在,普天之下莫非王土。 她所提出的办学,办的是皇帝来做校长的学校,只要圣神皇帝在,她就不用再去担心那么多外在的事情。 她终于可以安安心心薅系统的羊毛了。 * “太平,她到底如何想的呢?” 让姜握回神的,是崔朝问起了太平的事儿。 太平的驸马,始终没有选出来:第一年,明明已经定下了人选她却反悔了,说是厌烦木头美人,并且发表宣言“原来我是个不注重外表,更看重内涵的人。” 第二年,礼部是着重培养驸马候选人的内涵了。太平去选了一圈,却还是都不满意,发表意见“也太内涵了些。” 礼部:…… 不过之后,因先太子李弘的病逝,接着就是陛下的重病年余和驾崩,选驸马这件事自然就停了三年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