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物资保管员老王怀里抱着一摞登记册,跑得上气不接下气,眼镜滑到鼻尖都顾不上扶。 清洁工刘婶抄起墙角的长竹竿,把悬在屋檐下的冰棱敲落,腾出更宽敞的通道。 连平时坐在办公室的文书小赵都撸起袖子,握着蘸满墨水的毛笔,准备随时记录领取信息。 “老李头,你带三个人维持东侧队伍!”丁主任扯开嗓子指挥,呼出的白雾在喇叭口凝成冰晶。 “小赵和财务科的同志负责核对工牌!其他人跟我到窗口分装!” 他一把拽过路过的年轻学徒,将登记簿塞进对方怀里:“机灵着点,哪边人多就去哪!” 后勤人员迅速分散开来,原本混乱的队伍像被重新梳理的毛线,渐渐变得整齐有序。 窗口新增的三个临时分发现场同时开工,张师傅的菜刀起落更快了,每劈开一只鸡,旁边的助手就立刻用麻绳捆好,递给核对工牌的文书。 寒风依旧呼啸,但随着更多双手加入,队伍前进的速度肉眼可见地加快,远处甚至传来零星的笑声——第一波领到鸡的工人,已经开始盘算着回家的烹饪计划了 周益民跺着发麻的双脚,在车棚里摸索摩托车钥匙。 寒风顺着领口灌进来,冻得他不禁打了个寒颤。 远处食堂方向传来的喧闹声一阵高过一阵,像煮沸的水不断冒泡。 就在他跨上摩托车的瞬间,丁主任急切的大喇叭就发出:“后勤科全体人员,立刻到食堂支援!” 声音在空旷的厂区回荡,周益民握着车把的手顿了顿。 太阳早已下山,余光晒在摩托车的金属外壳上,泛着冰冷的光。 他低头看了看表,七点刚过,家里此刻也不过是冷锅冷灶。 “反正回去也没事。”他自言自语道,呼出的白雾在头盔面罩上凝成水珠。 调转车头时,轮胎碾过积雪发出“咯吱”声响。 车棚到食堂不过百米距离,可越往前走,人声鼎沸的声浪就越强烈。 还没到门口,就看见丁主任被人群挤得贴在墙上,脸红脖子粗地喊着维持秩序。 周益民把摩托车往墙角一停,大步流星地挤进人群。 “丁主任,我来搭把手!”他扯开嗓子喊道,声音压过了此起彼伏的喧闹。 丁主任转头看见他,眼里闪过惊喜,立刻把登记簿塞到他手里:“好!你去西边队伍,专门核对工牌!” 接过登记簿的瞬间,周益民的指尖触到纸张边缘结的薄冰。 他挤进熙熙攘攘的人群,很快被裹挟进这场火热的分发行动中。 寒风依旧刺骨,但看着工友们因期待而发亮的眼睛,握着笔的手却渐渐暖了起来。 厂区的寒风像刀子般刮过,却丝毫削减不了工人们排队的热情。 白炽灯的光晕下,蜿蜒的队伍宛如一条盘踞在雪地上的长龙,每个人都裹紧棉衣,却难掩眼中跃动的期待。 老吴缩着脖子,双手揣在袖口,时不时踮脚张望前方的窗口。 他脚上的棉鞋早已被雪水浸透,却浑然不觉,嘴里还念叨着:“可别分到瘦的,家里小孙女就等着吃肉长个呢。” 身旁的老赵笑着打趣:“就你心急,鸡还能长腿跑了不成?” 话虽如此,老赵的手指也在不停摩挲着口袋里的工牌,生怕拿晚了错失良机。 几个年轻的女工挤在一起取暖,红扑扑的脸上洋溢着兴奋。 小周摘下手套,呵着白气搓了搓冻僵的手,又赶忙戴上,生怕热气跑了:“我要把鸡骨头留着炖汤,再下点挂面,弟弟肯定喜欢。” 她身旁的姐妹连连点头,眼神里满是对阖家团圆的憧憬。 队伍中不时传来挪动脚步的“咯吱”声,夹杂着交头接耳的细碎讨论。 有人在讨论着鸡肉的做法,炖鸡汤、红烧、油炸,每种吃法都能引发一阵热烈的讨论。 有人在盘算着家里还有多少白菜粉条,刚好能和鸡肉搭配出一桌丰盛的年夜饭。 偶尔有调皮的年轻小伙吹起口哨,惹来一片善意的笑骂,笑声在寒冷的夜空中回荡,为这等待增添了几分欢快。 第(2/3)页